Q5:您大学本科(或专科)所学专业是
A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B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字学、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及其他)
C教育类
D其他__________
Q7:您是否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习阶段,任一符合即可选填“是”)
A是
B否
Q8:在下列关于诗歌教学的话题中,你最关心的是:
A 通过夯实字词意思,改善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
B如何把诗词曲的文体特征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C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D 同主题的多篇作品如何在一堂课内完成;
E诗词角度切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何设计;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Q11:如果你要参加一个关于古诗文的培训,你想达到如下哪些目的(多选题)
A 补足语文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
B 增强语文教学设计的丰富性
C 增强个人文化修养
D 适应部编本教材古诗文比例提升的需要
E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F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G 完善子女的家庭教育
H 计划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相关专业的更高学位
I 所在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J 参与了相关课题或项目
K 其他__________
Q12:您认为最能帮助您充分理解诗歌文本的要素是:
A 字词的理解
B写作背景
C书下注释
D其他同类型诗歌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Q13: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您获取古典文学专业知识的渠道是
A 百度、搜狗等普通搜索引擎,包括百度学术和百度文库
B 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维普等专业学术搜索引擎
C 学校图书馆、个人藏书
D 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
E教师教学用书、教辅类资料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Q14: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您认为哪一类资料对教学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A 学术论文(古典文学学术研究成果)
B 学术论文(语文教育学术研究成果)
C 学术书籍(古典文学学术研究成果)
D 学术书籍(语文教育学术研究成果)
E 教师教学用书
F 古籍(包含原典译注、解读、集解、诗话等)
G 古汉语辞典、辞海、词源等
H 公开发表的教学反思与心得、课堂实录、课评、教学设计等
I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Q15:在诗、词、曲教学的过程中,您认为那种手段最有效
A 朗诵
B 吟诵
C 背诵
D 歌唱
E 讲解作者经历或作品背景
F 字词释意
G 阐释诗意
H 仿写
I 设置情境设计活动
J 联系同主题作品
K 联系同作家作品
L 其他__________
Q16:您认为小学语文诗词曲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有
A 学生能够背诵
B 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C 学生能够创作
D 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E 能够正确回答考试问题
F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娴熟地引用诗句
G 培养潜在的古典文学研究者
Q17:您认为任教班级的学生对诗、词、曲的学习是否有兴趣
A 非常有兴趣
B 一般
C 正在艰难地培养兴趣
Q18:您是否对诗词曲的体式有简单的了解(比如格律、平仄、粘对、词牌、曲牌等概念)
A 完全不了解,觉得很难,没有兴趣
B 不太了解,有了解的兴趣
C 很了解,进行过相关研究或诗词曲创作
Q19:您认为诗词曲的体式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否有联系
A 没有关系,属于冗余信息
B 可以适当渗透
C 是增强诗词曲审美能力的有效路径
Q20:您是否尝试过把音乐、歌唱与诗词曲教学结合起来
A 以诗词曲为歌词的流行歌曲或儿歌
B 以诗词曲为歌词的京剧/地方戏
C 古琴琴歌
D 昆曲
E 用音乐烘托气氛
F 没有使用过
Q21:你认为影响古诗文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是:
A 学生字词理解不到位;
B学生阅读经验欠缺;
C学习活动设计不合理;
D教师解读不到位
E 家庭提供的帮助太少
F 其他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