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早读测试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Q1:姓名

填空1

Q2:班级

填空1

Q3:离骚》中的“    ,     ”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芳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填空1
填空2

Q4:《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    ”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   ”的准备。

填空1
填空2

Q5:《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

填空1
填空2

Q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先对比自身与同学之间巨大的物质差距,接着表明自己毫无艳羡之意,然后点出原因所在:“      ,      。”

填空1
填空2

Q7:《逍遥游》中作者用“ ”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填空1
填空2

Q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 ”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 ”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填空1
填空2

Q9:《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 , ”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填空1
填空2

Q1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写“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填空1
填空2

Q1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  ”一句表现了乐声粗重的特点,以“ ”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

填空1
填空2

Q1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填空1
填空2

Q1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       ”,这是因为它“        ”。

填空1
填空2

Q14:《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        ”,虽有山歌村笛,却“        ”。

填空1
填空2

Q1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     ,     ”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填空1
填空2

Q16: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首先表明观点是“      ”,接下来点明老师的职能为:师者,      。

填空1
填空2

Q17: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首先用“       ”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等,接下来以诗句“       ”哀景衬托送别的愁苦之情。

填空1
填空2

Q18:李白《蜀道难》中用“        ,        ”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填空1
填空2

Q19: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填空1
填空2

Q20: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词人秋夜独登楼,举头是“        ”,俯首是“        ”。

填空1
填空2

Q2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说“          ,          ”

填空1
填空2

Q2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观点相同。

填空1
填空2

Q23: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填空1
填空2
问卷网
9.19早读测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23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