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外来语是从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音译或简单直译而来的词语。在我们目前使用的现代汉语中,如迷你、吉他、热狗、汉堡、匹萨、雪碧等词语都是外来语。同时,语言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你可能还知道一些外来词,比如马赛克、荷尔蒙、托福、雅思、推特等,它们相比起前述的外来词,在当下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现如今随着全球国际化,更多的外来词甚至没有转换成汉字就直接融入了我们的语言体系中,例如hello,copy,freestyle,diss,patpat,R.I.P.、deadline等词语,其中不少外文词汇在小范围的中文环境中已经有了很高的使用率。
请根据自身情况回答以下问题,本问卷为完全不记名问卷。
您的语言环境是?
○ 外文环境
○ 中文环境
○ 在中文环境,但是经常会使用外语
您现在的位置是(可跳过不答)?
地址 ____________
经度 ____________
纬度 ____________
您接触外语的频率是?
○ 生活在外语环境中
○ 经常需要使用外语
○ 经常接收外文消息或外国新闻
○ 不常使用外语,但有进行外语学习
○ 和外语隔绝很久了
○ 从来没了解过任何外语
您的学历是(含在读)?
○ 中学及以下
○ 高中
○ 大学专科
○ 大学本科
○ 研究生及以上
对于“迷你“、”汉堡”这样使用较普遍的外来语,您是否遇到过他人不理解的情况?
○ 完全没有
○ 有过很少几次
○ 经常有这种情况
○ 我自己也不怎么使用这些词汇
对于“马赛克”、“推特”这样的外来名词,您是否遇到过他人不理解的情况?
○ 完全没有
○ 有过很少几次
○ 经常有这种状况
○ 我自己也不怎么使用这些词汇
对于“托福”、“雅思”以及“deadline”这样较小众的外来词,您是否遇到过他人不理解的情况?
○ 完全没有
○ 有过很少几次
○ 经常有这种状况
○ 我自己也不怎么使用这些词汇
对于“R.I.P.”、“No.”这样的外来语,您是否知道其含义?又是否知道其为什么单词的缩写?
○ 大部分知道含义及全写
○ 大部分知道含义,但一小部分知道全写
○ 知道一小部分的含义和全写
○ 知道一小部分的含义
○ 不认识这样的词语
您接收外语和外国的信息的频率是?
○ 经常处理外文信息
○ 经常浏览翻译后的外国新闻
○ 偶尔接触到外文信息和国外新闻
○ 只是为了考试学习外文
○ 很少接触
○ 从未接触过
您在中文中使用外来语的状况是?
○ 经常使用,包括很多在中文语句中直接出现的外文
○ 经常使用,但仅限于汉字化的外来语
○ 不经常使用,但是能够了解绝大多数外来语的准确含义
○ 不经常使用,知道很多外来语是什么意思
○ 仅仅知道和使用如“迷你”等已普及的外来语
○ 完全不适用任何有外来迹象的词语
您是否有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交流的经历(包括当面和在线)?
○ 没有
○ 有,但是主要靠肢体语言和缘分
○ 有,互相说的话能听懂一部分
○ 有,能听懂但是表达不太清楚自己的意思
○ 有,交流很通畅
在双方都能听懂的前提下,您对于在中文中较多夹杂外语的人的看法是(可多选)?
□ 反感,崇洋媚外
□ 反感,不会好好说话
□ 可能是TA对于某些词的表达更偏好外文词汇
□ 这是TA的语言环境决定的,很正常
□ 这样更方便,很多词语没有明确的中文
□ 喜欢,很有个性
□ 喜欢,感觉很国际化
语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您对语言相互融合的看法是?
○ 不好,中文不像中文,洋文不像洋文
○ 不好,语言的变化使传统文化流失了
○ 不好,有些外来语在小范围使用,外人听不懂
○ 无感,但是不希望融合过快
○ 无感,顺其自然就好
○ 无感,但是感觉很多外来语挺有意思的
○ 很好,让人们能更好了解国外
○ 很好,促进文化间交流,减小隔阂
○ 很好,让它来的更猛烈些吧!
假如你是红星中学的李华,你会不会在和长辈交流时避免使用较小众的外来语?
○ 当然要避免,万一他们不懂多尴尬
○ 减少使用,但是怕给他们解释
○ 不会减少,但是有的时候解释不清觉得有点麻烦
○ 不会减少,而且很乐意给他们解释
○ 顺势多说一点给他们普及一下
假如你是英国玛丽中学的彼得,你会不会和一直住在乡下的奶奶交流时避免使用外来语?
○ 当然要避免,万一他们不懂多尴尬
○ 减少使用,但是怕给他们解释
○ 不会减少,但是有的时候解释不清觉得有点麻烦
○ 不会减少,而且很乐意给他们解释
○ 顺势多说一点给他们普及一下
国外也有使用中文外来语的情况,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是?
反感,不懂就瞎用
反感,语义会有出入
反感,感觉他们说的很奇怪
无感,希望更贴近中文语义
无感,但是希望他们多了解一些再用
无感,很正常
很有趣,但是不希望有认识的外国人这样和自己说话
很有趣,并且很愿意去为他们讲解词语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