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防腐
B.无菌
C.消毒
D.无菌操作
E.灭菌
2.对热抵抗力最强的病毒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艾滋病病毒
E.麻疹病毒
3.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慢
A.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B.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E.发热
4.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大于
A.4.5mmol/L
B.5.5mmo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
5.最容易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和眼窝凹陷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高钾血症
6.所谓水肿是指
A.细胞内液过多
B.淋巴管内液过多
C.组织间隙液体过多
D.血管内液过多
E.水在体内储留
7.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通常是
A.组织换气严重障碍
B.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D.外呼吸功能障碍
E.内呼吸功能障碍
8.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大量脱发
B.肝细胞受损
C.神经毒性作用
D.胃肠道反应
E.抑制骨髓造血
9.关于阑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右骼窝,是腹膜间位器官
B.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下端
C.阑尾附于结肠起始部
D.阑尾根部是3条结肠带集中处
E.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10.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
A.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B. 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C. 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
D. 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
E. 位于左侧第7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11.门静脉是由
A.肠系膜上静脉和胃左静脉汇合而成
B.脾静脉和胃右静脉汇合而成
C. 脾静脉和胃左静脉汇合而成
D. 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E. 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12.AB型血者红细胞膜外表面有
A.C抗原和D抗原
B.D抗原和E抗原
C.A抗原和B抗原
D.A抗原和C抗原
E.A抗原和D抗原
13.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为
A.心输出量和大动脉弹性
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C.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
D.外周阻力和心率
E大动脉弹性和心率
14.使瞳孔缩小的原因是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暗光刺激
C.交感神经兴奋
D.去氧肾上腺素
E.动眼神经麻痹
15.无菌操作是
A.杀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
B.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杀灭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D.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E.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6.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A. 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变现
B. Ⅱ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变现
C. Ⅲ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D. 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E.混合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17.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淋巴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
B.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病灶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8.高渗性脱水患者常有
A.皮肤弹性降低
B.明显脱水征
C.周微循环衰竭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口渴、尿少
19.心力衰竭概念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A.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B.心输出量相对降低
C.心输出量绝对降低
D.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E.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20.肝病患者摄入过量蛋白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
B.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C.肠道产氨增多
D.脑组织中甲型神经递质增多
E.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增多
21.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肾结核
C.多肾囊
D.全身性红斑狼疮
E.慢性肾小球肾炎
22.某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蛋白尿3年,1年前医师告诉她有肾损害,近1周来因恶心、呕吐和厌食就诊。血气分析:pH7.30,HCO‐39mmol/L,PaCO220mmHg。该患者诊断为
A. 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23.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应激性
E.自控调节
24.与肝癌发病密切的因素是
A.黄曲霉毒素
B.紫外线照射
C.镍和镍的化合物
D.砷和砷的化合物
E.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
25.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医务人员的“四轻”要求。
A.开窗轻
B.说话轻
C.操作轻
D.关门轻
E.走路轻
二、多选题
1.化脓性球菌有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2.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有
A.大量血小板被消耗
B.纤溶系统被抑制
C.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维生素K严重缺乏
E.大量FDP产生,它有抗凝作用
3.氧中毒患者主要损伤
A.泌尿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造血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4.氨基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A.抑制骨髓造血
B.超敏反应
C.肾毒性
D.耳毒性
E.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5.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途径有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接触传播
E.血性传播
1.食管的第三狭窄位于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 胸椎平面,距中切牙 约 cm。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
2.脓毒血症是指 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流到达全身 各组织或脏器而引起新的 。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
3.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 途径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 传播。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
4.氨茶碱能抑制 酶,使细胞内 增高,因而使支气管平滑肌 ,肺通气量增加。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
填空3 ____________
5.炎症介质是指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 或 产生和释放 的,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
6.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明显 ,而支链氨基酸则明 显 。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
7.由于病因和致病条件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因此,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 模式转变为 医学模式。
填空1 ____________
填空2 ____________